您当前的位置:TPY时尚网资讯正文

上火应该如何办 中医去火有方案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8-04-06 23:25:42  阅读:3213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吴建豪

  “上火”是中医学名词,当出现口长水泡、喉干嗓哑、咽喉肿痛、鼻塞难通等状况时,说明你已经上火了。那么上火怎么办?中医证据上火症状,提出了一些去火方案,下面看看中医怎么解决上火问题,如何去火。

  中医认为上火中的“火”到底是什么

  心火:分虚实两种,虚火表现为低热、盗汗、心烦、口干等;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、口干、小便短赤、心烦易怒等。

  肺火: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、痰中带血、咽疼音哑、潮热盗汗等。

  胃火:分虚实两种,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、饮食量少、便秘、腹胀、舌红、少苔;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、口干口苦、大便干硬。

  肝火:表现为头痛、面红目赤、口干咽疼、胁肋疼痛、尿黄便秘、甚至吐血。

  肾火: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、耳鸣耳聋、发脱齿摇、睡眠不安、五心烦热、形体消瘦、腰腿酸痛等。

  “吃不进”是指上焦(心肺部位)有火,表现为口干、舌烂、唇裂、目赤、耳鸣及微咳。成人可选服牛黄清心丸(片),小儿可选服珠黄散等。

  “受不了”是指中焦(脾胃部位)有火,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,食不知饱,时而呃气上逆,脘腹胀满,不思饮食。宜选用栀子金花丸、牛黄清胃丸、清胃黄连丸、清胃散,小儿宜服七珍丹等。

  “拉不出”是指下焦(肝、肾、膀胱、大小肠等部位)有火,表现为大便干结,小便短少,尿色黄赤、浑浊有味,阴部时痒,妇女白带增多,甚至带黄。常用中药可选三黄片、当归龙荟丸、栀子金花丸、龙胆泻肝软胶囊等。

  “虚火”,也就是阴虚而热,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,腰膝酸软,咽干舌燥,眩晕耳鸣,健忘失眠,或干咳气短,或痰中带血,口干咽燥,声音嘶哑,潮热易怒,舌红少津,脉细数,此时,可对症选服知柏地黄丸等药。

  嘴唇干裂时

  黄瓜猕猴桃汁

  做法:黄瓜200克、猕猴桃30克、凉开水200毫升、蜂蜜两小匙。黄瓜洗净去籽,留皮切成小块,猕猴桃去皮切块,一起放入榨汁机,加入凉开水搅拌,倒出加入蜂蜜于餐前一小时饮用。

  点评

  黄瓜性甘凉,能入脾胃经,能清热解毒,利水。可治疗身热、烦渴、咽喉肿痛。而猕猴桃性甘酸寒,能入肾和胃经,功能解热止渴,所以两种合用能润口唇。其他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也可以使用,如西红柿、柚子等。提醒:嘴唇干千万别用舌头舔,那样只会更干。

  头发干枯时

  蜜枣核桃羹

  做法:蜜枣250克、核桃仁100克、白糖适量。将蜜枣去核,洗净,沥干水分;与核桃仁、白糖一起下锅小火炖煮;待汤羹黏稠、核桃绵软即可关火食用。此甜汤滋补肝肾、润肺生津、养血润发。

  点评

  核桃性甘温,能入肾肝肺经,能润肠通便,又能补血黑须发、久服可以让皮肤细腻光滑。而蜜枣能补肺润燥,所以对头发好处较多。此外,其他坚果、鱼类和粗粮对头发也有很多好处。提醒:尽量不用吹风机吹头发,以免更干。

  日常生活中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有好多种,那么,用什么常用的措施去消除这些因素呢?

  常用的消除引起高血压因素的措施有

  1.控制饮食

  低盐,每日食盐用量控制在5克以内为佳。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,如鲜(干)水果、蔬菜、豆类及其制品,低脂肪、低热能、高维生素饮食。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,豆类及其制品等。

  2.严禁吸烟

  现已有克分科学实验的证据证明,吸烟是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的重要因素,必须戒烟。

  3.注意运动

  脑力劳动者或老年人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,如散步,太极拳,太极剑,门球等。

  4.精神情绪要稳定

  切忌紧张、害怕、恐惧、忧愁等不良情绪的存在。

  5.工作要劳逸结合

  每天要保持8小时以上睡眠时间,特别是高空及机床旁作业者及司机等,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紧张,更应注意休息,精神放松。

  秋季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有荨麻疹、湿疹、异位性皮肤炎(皮炎),患者大多具有气喘、过敏性鼻炎的病史。除一般抗过敏药物的使用外,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皮肤病,亦可达到满意的效果。

  三类过敏性皮肤病的因素

  荨麻疹就是俗称的风疙瘩、风疹块,其症状特点是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疹块,发作突然,也无一定位置,时隐时现,瘙痒无度,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。一般会在24小时内消退,也可能反复发作,迁延不愈。一般而言,荨麻疹的致病因素有药物、食物、吸入物、接触物以及内脏疾患、各种感染、物理因素、精神因素、遗传因素、内分泌改变等。可结合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寻找病因,但结果往往不是很理想。长期以来,查找病因即过敏原成为一大难题。

  皮炎、湿疹的发病原因包括内在和外在因素。所谓内在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性体质,这在湿疹、皮炎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。内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、精神紧张、失眠、过度疲劳、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,以及感染病灶、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,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、皮炎的病情。外在因素也很多,包括饮食、吸入物、气候、接触过敏物等。其中海鲜、辛辣食品、酒、吸入花粉、尘螨、寒冷天气、接触化学物品、肥皂、洗涤剂等是湿疹、皮炎最常见的诱因。如此复杂的原因,使得皮炎、湿疹因众多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反复发作。

  过敏性体质的人,在中医的观点上,主要是肺、脾、肾三脏腑功能失调而造成的。肺主呼吸,肺不耐寒热,易受外感风寒病邪侵袭而造成皮肤的不适。脾主运化,营养失调亦损伤脾胃,进而因运化代谢的不良,造成水湿水邪聚合而成痰湿病气,引起对食物的过敏。肾主气纳,调节水分代谢。若肾阳不足,气纳功能不良,水分蒸化亦失调,进而造成皮肤的干燥、大便的干硬秘结。

  治疗过敏性皮肤病依据三类型辨证施治

  湿热内蕴型:患者疹斑上常有水,水抓破后,皮肤会呈现鲜红糜烂,造成组织液渗出,液干后会结黄色的厚痂,并同时可见大便干、小便黄,舌质红。治疗方式以利湿清热、去除肠胃湿热、利肠通便为主,可开予消风散加减方。

  脾虚湿甚:此类型患者在水;抓破后,皮肤会呈现浅红或同肤色的糜烂,且渗出液不易干收,会有黄色薄痂。症状还有面色暗黄、精神不振,胃口不佳,舌质淡红。治疗以健脾除湿、增强脾胃运化功能、增强肾气为主。处方为参苓白术散

  阴虚血燥:此类患者的皮肤在疹斑边界会呈浅红或暗红斑,皮肤表面粗糙干燥且覆有鳞屑。虽然口干现象但不喜欢喝水,舌质红或暗红。治疗以滋阴养血润燥、滋养肺阴、强化脾胃水分营养的吸收功能,以期能除去皮肤的干燥搔痒。治疗药方为当归饮子加减方。

  健康提示:有过敏体质的朋友在体质调理前后,虾、蟹、贝类及冰冷饮料、食品须尽量避免,以免症状复发,影响治疗的效果,并且须注意避免过敏原的刺激,平时多加运动,放松身心以增强免疫力,过敏体质必定会有显着的改善。

【免责声明】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。本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、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